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与城市繁华格格不入的城中村,摄影/知未科技

文/知未科技童四四

下班后,蜗居在14平米的合租屋里逛B站,在各路主播逗笑之下扒拉完带着余温的外卖,是Yolk在北京这个偌大城市里最惬意的时光。

北京三环外的筒子楼,楼道里的忽闪忽亮的感应灯坏了一个多月,还是没有师傅上门修理。隔壁70多岁的老大爷每天操着一口老北京腔,每天对着灯骂骂咧咧的。

别看北京三环外的14平米的合租房,月租2600元,一年光房租就得花上3万多万元。

3万元,是什么概念?前阵子,有一篇爆款文章是这样描述的,“花5万元在东北鹤岗买上一套房”

可Yolk却不想回东北老家。

东北还能留住多少年轻人?另一个东北朋友反问。

北京是东北人的大本营,这是离东北三省最近的一线城市,是全国政治中心、经济中心、文化中心。

小胡同巷里的烤面筋摊小贩、写字楼里的西装配人字拖的销售经理,乐观直爽的东北人找工作并不难。

“现在有不加班的行当吗?”22岁的Yolk已和一线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,早已习惯了熬夜加班,只要不超过晚上22点,都是90后能接受的加班点。

Yolk的开销不小,想在北京存下钱来并不容易,年轻人总喜欢在享受小资生活和攒钱之间徘徊。

“没有跳槽的打算”,工作之余,Yolk完全能抽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,滑雪、泡温泉,每个周末的闲暇时光都被Yolk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
01 发工资的第一件事是还花呗

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缤纷的城市夜景,摄影/知未科技

如果说北京是东北人的聚集地,深圳便是承载了来自南方各大县市年轻人的梦想之地。

从上海一家本科院校毕业后,Tang和诸多年轻人一样,被这座城市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的口号所吸引。

深圳的高薪资似乎与Tang无关,在几家科技互联网公司之间兜兜转转,从HRBP助理到深圳某互联网巨头解决方案专员,收入却难见大幅上涨。

Tang对工资并不在意,打着积累工作经验的念头,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才昏昏欲睡地回家。

这种累却充实的感觉,让Tang安心了不少。此前,他喜欢蜗在出租屋里昏天黑地打游戏。女友为了打游戏这事,没少和他吵架。

“加班能学东西,总比打游戏强”。

这届年轻人不怕加班、不怕收入微薄,唯独怕看不到未来的希望。

“深圳挣钱,深圳花”这句话在Tang的生活中体现得尤为形象。每个月一发工资,Tang转手就用来还花呗。

他说,在深圳打工,能收支平衡已经很不错了,攒钱几乎不敢想象。

在广州工作的Huang看来,打工就像熬粥,吃不饱又饿不死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

从武汉一985院校毕业后,Huang入职广州一游戏公司成了大家口中996的程序员。

繁重的工作让Huang早早地认清了工作的意义,认清工作只是为了挣钱,没有谁会把工作当作自己喜欢的事。

有时候实在太累了,总会精神崩溃。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,谁不是在崩溃边缘默默调整好自己的状态,然后硬撑着继续。

Huang所在的这个行业频繁爆出程序员猝死的消息,Huang自觉地加入了下班健身的队伍,跑步健身,每次下班后才是生活的开始。

Huang的身上有90后鲜明的一个特征“佛系”,即便工作压力大,他并不会跳槽,对现在的就业环境,他也有自己的认识,“现在的公司能进来也不容易,再找工作太麻烦了。”

每个月月底,工资到账的短信提示音才落下,Huang就把大部分工资转给妈妈来打理。总觉得自己没有攒钱的能力,倒不如把钱留给妈妈。

02 “到哪都是一样被忽悠”

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拥挤的地铁早高峰,摄影/知未科技

“我是面试时候被忽悠进公司的”,24岁的大男孩Yang狡黠一笑。

一摞摞的书随意地摆在Yang的书桌和桌角的纸箱子里,不少书还没有拆封过书皮。

在上市医药集团公司任销售代表的Yang几乎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,每次想和朋友按点约一顿晚餐都是奢侈的事。

每天东奔西跑,没有饭点,销售业绩还得凭运气加持,每天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?

入职以来,Yang最欣慰的是结识了女朋友,从入职培训的素质拓展开始,两人便相互看对了眼。

城市生存的压力,稳定的情感是最好的支撑和动力。

“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让我把钱掏出来,只有我一个人在苦苦挣钱”。没想到,这是一个24岁男孩嘴里会说出的话语。

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早已让年轻人褪去尖锐和张扬,他们更多地学着适应、附和这个社会。

“我觉得没必要跳槽,到哪不都是一样被忽悠吗?所有的公司都是忽悠你为老板挣钱。当然,有的老板比较好,就少压榨你一点;有的老板不好的,就狠狠压榨你。看你自己心甘情愿被谁压榨吧。”

03 没有想到,裁员离我这么近

声势浩大的年会刚落幕,张志明(化名)的同事便悄悄把他拉到一旁,窃窃私语了几句。

这短短几句的交头接耳信息可不少,一是原定于年底发放的年终奖拖延至年后,二是同事小张竟然接到了劝退的消息。

尽管网络间尽是裁员减薪的消息,可劝退还是第一次真切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。他把那句吐槽年终奖延发的脏话给咽了回去。

年底这个节骨眼,公司氛围有些紧张,没有人议论年终奖的事,反倒更勤奋加班了。

几个月前,王志明还在挑三拣四,盘算着跳槽的事宜,可终究惦记着不菲的年终奖,下不了狠心。

至少也等发完年终奖再跳槽,王志明本已打好算盘,可接下来的事却打破了他的计划。

往年年底是互联网人的疯狂跳槽期,今年却显得格外安静,几个活跃的同事也表现的很安分,甚至连频繁联系自己的猎头也似乎不见了踪影。

再刷刷招聘网站,竟然也没有多少好的跳槽去处。关于今年的就业形势,大家都似乎心知肚明,也就不再讨论。

互联网瞬息万变,裁员也是常有之事。如今大家和公司同坐一条船,都不希望公司出事,只期望该有的年终奖早些到账。

这年头,哪敢轻易跳槽?

04 谁动了职场人的奶酪

通过跳槽升职加薪,在职场中十分常见。对于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来说,这一招放在从前可谓是“屡试不爽”。

但如今就业环境风云变化,就业市场早已不同往日,跳槽与否?恐怕得三思而后行了。

据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,2019年上半年未能成功跳槽的白领占比高达70.3%,已经实现跳槽的白领中,仅12.1%的人薪酬福利得到提升,17.6%的人跳槽后的收入还不如跳槽前。

跳槽失败率超七成,低于一成半的人能从跳槽中获益。

如此情势,谁敢轻举妄动?

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事实上,“糟糕的求职体验”从今年年初就已显露。

数据显示,2019年第一季度的CIER(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)跌至1.68,创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。处于“风口浪尖”的求职个体自然有所感知。调研数据显示,65.6%的职场人认为2019年“找工作困难,就业压力大”。

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从整个就业大环境来看,2019年二季度、三季度CIER(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)指数略有回升,但三季度的1.92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(1.97)。

我今年25,985硕士毕业,没想到裁员离我这么近

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环比上升,同比下降,就业市场低位运行。

总的来说,当前的就业环境或许已经不允许年轻人如从前一般继续“任性”下去了。跳槽的机会成本日益增大,每一个关于“去与留”的决定,都须得深思熟虑。

但话说回来,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,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。

翅膀硬了,无论风往哪边吹,都不至于铩羽而归。

发表评论